感动 参与 收获
----语文第一次骨干班学习有感
汀水中小 李霞飞
3月末接到教研室通知第一次骨干班活动,紧张、紧张、还是紧张。因为要考试,因为自己有讲课的任务,更因为寒假里自己努力不够。
从活动之前的组织到活动当天,周主任和班委一直为我们忙碌着,我们看在眼里,感动在心里,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,看到她们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努力。我觉得自己的忙碌其实不算什么,反倒是自己的不努力愧对这次精心组织的活动。唯有认真与用心才是给她们最好的回应。
一、“鱼”游进了心里。
一直非常喜欢王崧舟老师的《鱼游到了纸上》,所以这次骨干班的汇报,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节课,看视频,记录上课老师的一言一行,做课件,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。在看的过程中,也突然明白了,班主任布置这次任务的原因,只有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,才能让课“游”进自己的心里。
二、“鱼”游到了纸上。
《鱼游到纸上》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教材,但是砸死这堂可得设计中,却跳出了体会青年一丝不苟的常规解读,在解读青年认真观鱼,让鱼先游到了“心里”又游到了“纸上”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的写作的方法是先写“看到”又写“想到”的。并且让学生在其他的文章中也寻找这样的写作方法,在形成系统后迁移到课堂上来,像宗白华说的那样,“我们是教师,是语文教师,我们不能做‘常人’,我们要发现文字中那种‘微妙的形式’,然后让学生也对这种形式有所领悟。”在课堂中我们不仅要和学生一起体会语言,更要和学生一起走进文字里,去发现里面的奥妙。
三、课堂“游”进了心里。
上午的学习,因为自己下午有任务的原因,没有听之前两位老师的课。下午的时间认真听了林令娟老师《与众不同的麻雀》和杜国君老师《活见鬼》,不仅仅喜欢这两位老师上课的风格,更喜欢她们给我们呈现的这堂课的精彩。
《与众不同的麻雀》与众不同的精彩,这是一篇低年级的课文,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,让孩子们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,将识字、写字、故事有机的结合融合在一起。虽然随文识字给人一略显疲惫之感,但是丝毫不减我对这堂课的兴趣,整堂课扎实的词语学习,有趣的话语导入,都是低年级教学需要注意的。
不想不知道,原来可以有那么多和孩子们一起理解词语的方式,我们一直告诉学生们的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,课标中指出的“低年级阅读教学中,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,在阅读中积累。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.”在这节课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写字中设计的用心,也让我们称赞。课堂的教学设计确实是应该眼里有学生,心里更要有学生,遵循年段意识,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,走进文本,更要走进学生的认知情况。
四、感受,“游”到了纸上。
一天的学习很快,在活动结束之前班长的总结给了我很大的启示,到底这些大赛的课堂给我带来什么。
我羡慕这些老师能登上那样的舞台去展示自己,我羡慕他们能将课堂设计的那样“楚楚动人”。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有他们那样的舞台区展示自己,可是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小舞台上,跟学生们一起成长。这个小舞台上,我不仅仅希望自己的课堂能丰富、精彩、更希望自己的小舞台可以像班长说的那样-------平实、朴实、扎实。希望这个小舞台上的自己能够与众不同。
在笔记的最后我记录下了,这次的作业,还记下了金子美玲的这首小诗:
《我和小鸟和铃铛》
我伸展双臂,
也不能在天空飞翔,
会飞的小鸟却不能像我,
在地上快快地奔跑。
我摇晃身子,
也摇不出好听的声响,
会响的铃铛却不能像我
会唱好多好多的歌。
铃铛、小鸟、还有我,
我们不一样,我们都很棒
评论